上海【切换】

B北京

S深圳

S上海

咨询热线:17521657950
文书下载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书下载 > 婚姻普法> 婚内债务离婚后是否共同承担:法律认定与责任划分
婚姻知识

婚内债务离婚后是否共同承担:法律认定与责任划分

发布时间:2025/07/14 作者:家理律师事务所

一、婚内债务性质的法律界定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婚内债务分为共同债务个人债务,离婚后是否共同承担需根据债务用途、双方意思表示及知情情况综合判断:

债务类型 认定标准 是否共同承担
共同债务 1. 双方共同签名或事后追认;
2. 一方以个人名义负债,但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如购房、医疗);
3. 双方共同受益(如经营夫妻共同事业)。
(双方连带清偿)
个人债务 1. 一方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负债;
2. 债权人未证明债务用于共同生活;
3. 双方约定财产归各自所有且债权人知情。
(由负债方个人承担)

二、共同债务的认定规则与典型案例

(一)共同签名或追认的债务

  1. 情形
    • 双方共同在借条上签字,或一方事后书面/口头追认债务;
    • 示例:夫妻共同签署购房借款合同,即使仅用于一方名下房产,仍属共同债务。
  2. 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第一款:“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二)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个人名义债务

  1. 情形
    • 一方以个人名义借款,但用于家庭日常开支(如子女教育、医疗费用)、购置共同财产(如房屋、车辆)或装修等;
    • 示例:丈夫以个人名义借款支付妻子抗癌治疗费用,属共同债务。
  2. 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第二款:“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三)共同生活或生产经营负债

  1. 情形
    • 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经营的企业或农业生产;
    • 示例:妻子以个人名义贷款用于夫妻共同经营的超市,即使离婚,双方需共同偿还。
  2. 法律依据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三十三条:“夫妻一方因共同生活或共同生产经营所负债务,应认定为共同债务。”

三、个人债务的认定规则与风险防范

(一)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债务

  1. 情形
    • 一方以个人名义大额借贷(如赌债、投资失败),且债权人无法证明用于家庭共同生活;
    • 示例:丈夫私自借款100万元炒股亏损,妻子不知情且未用于家庭,属个人债务。
  2. 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第三款:“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由一方个人清偿。”

(二)约定财产归各自所有的情形

  1. 情形
    • 双方婚前或婚内约定财产归各自所有,且债权人知晓该约定;
    • 示例:夫妻签订婚内协议约定财产分离,债权人明确知晓,则一方负债由个人承担。
  2. 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四、离婚后债务纠纷的应对策略

(一)债权人主张权利的方式

  1. 共同债务
    • 债权人可要求任何一方或双方共同偿还;
    • 一方清偿后,可向另一方追偿其应担份额。
  2. 个人债务
    • 债权人只能要求负债方偿还,不得牵连另一方。

(二)离婚协议中债务处理的效力

  1. 内部有效
    • 离婚协议中约定债务由一方承担,对该双方具有约束力;
    • 示例:协议约定“婚内房贷由男方偿还”,女方离婚后不再担责。
  2. 外部无效
    • 若债权人不知情,仍可要求任何一方清偿共同债务;
    • 风险提示:离婚协议不能对抗善意债权人,需通过诉讼明确债务性质。

五、总结:婚内债务的责任划分原则

  1. 共同债务:以“家庭受益”为核心,强调债务用途与共同生活关联性;
  2. 个人债务:以“知情与否”为关键,保护非负债方的合法权益;
  3. 风险防范
    • 大额借贷需双方共同签字,避免事后争议;
    • 离婚时明确债务归属,并书面告知债权人。

通过厘清债务性质、保留证据(如借款用途凭证)并合理约定,可在离婚后有效规避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