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切换】

B北京

S深圳

S上海

咨询热线:17521657950
文书下载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书下载 > 婚姻普法> 婚前共同买房属于共同财产吗?
婚姻知识

婚前共同买房属于共同财产吗?

发布时间:2025/08/19 作者:家理律师事务所

结婚前两个人决定一起买房,是很常见也很现实的选择。尤其在房价高企的今天,很多情侣或者准备结婚的伴侣会选择“合股”买房:有的两人各出一半首付款和按揭,有的由一方出多一些再把产权写成两人共有。但当感情出现波动、或者进入婚姻后面临离婚与财产分割时,“婚前共同买房是不是共同财产?”就变成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下面我用比较通俗的方式把关键点和实际可能遇到的情形讲清楚,帮助你厘清法律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一、婚前财产与共同财产的基本区分
在我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一般把一方在婚前取得的财产认定为个人财产,婚后取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当然,现实并非都那么简单:婚前购房若产权登记在一方名下,形式上通常被视为该方的婚前个人财产;但如果婚前双方共同出资或明确约定共同所有,情况就不同了。也就是说,是否属于“共同财产”要看资金来源、产权登记、双方意思表示等要素。

二、关键判断因素(简单明了)

  1. 出资来源:谁出的首付、谁还贷、是否存在大额赠与或借款?

    • 如果两人共同出资(有银行转账、借据、票据等证据),那房产很可能被认定为双方共有。
    • 如果房款完全由一方出,另一方未出资,则通常认定为出资方的个人财产,除非能证明有赠与或约定。
  2. 产权登记(房屋产权证上写了谁):

    • 产权证写两人名字,通常被视为共同所有的强有力证据。
    • 但登记不是唯一标准,若一方能证明实际出资全部来自自己、并无赠与或约定共同所有,法院也可能支持其为个人财产的主张。
  3. 双方是否有书面约定:

    • 比如买房前后约定该房为共同财产或归某一方所有,书面约定在法律上效力较强(但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4. 贷款责任与还款来源:

    • 如果婚前贷款由双方共同签字且共同还贷,或者婚后用共同财产还贷,法院可能认为房屋具有夫妻共同财产属性。
    • 反之,若还贷资金完全来自一方婚前财产或个人收入,也会影响认定。

三、常见情形与司法倾向(结合现实例子)

  • 情形一:两人婚前各出一半首付、产权证写两人名下 → 更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
  • 情形二:婚前一方全款购房,产权证写该方名下 → 倾向认定为该方个人财产,除非有证据证明另一方有出资或明确为共同所有。
  • 情形三:婚前一方出首付,婚后共同还贷并且用于共同生活 → 有可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法院会综合考量婚后共同还贷金额、生活投入等。
  • 情形四:婚前购房但签订了明确婚前财产协议,约定房屋为个人财产 → 法院一般会尊重当事人的约定,除非约定有违法情形。

四、举证与证据很关键
在争议发生时,举证责任往往落在主张共同财产的一方。常见有用的证据包括:银行转账记录、购房合同、首付款收据、还贷流水、产权证、书面约定(购房协议、婚前财产协议)、短信/聊天记录等。保存好这些证据,实际上会在纠纷中起决定性作用。

五、实践建议(婚前/婚后都适用)

  • 购买前沟通并签订书面约定:明确出资比例、产权归属、日后处理方式,能最大程度避免日后纠纷。
  • 产权登记实事求是:若确实共同出资,写上共同名字;若仅一方出资但愿意给予另一方一定权益,也应在书面上明确。
  • 保存好所有付款、还款证明:银行流水和合同是最有力的证据。
  • 考虑签订婚前财产协议: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财产归属做约定,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 发现矛盾及时咨询律师或调解:专业意见能帮助判断胜算并减少不必要损失。

六、结语
婚前共同买房是否属于共同财产,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答案。法律判断依赖事实和证据:包括出资来源、产权登记、双方约定以及婚后是否有共同还贷或共同生活的投入。最稳妥的方式是在购房前就明确权利与义务,并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已经购买的也应保存好相关证据,以备将来需要。总之,理清钱从哪里来、名字写谁、有没有约定,是判断房屋性质的三把钥匙。

如果你有具体案情(比如首付款比例、产权登记情况、是否婚后还贷等),告诉我,我可以基于那些细节给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精彩推荐